Zoe-Xie

模仿天使的人是有罪的:《第六感生死缘》

主仆王怡:

 




 


 


布拉德·彼得饰演年轻死神(《第六感生死缘》),和金城武饰演落入凡间的天使(《熏衣草》),你喜欢哪一个?


我是一个都不喜欢。


因为我认为,模仿天使的人是有罪的。


 


在基督教的早期,神不可描述。没有画像,没有雕塑,空空的教堂里,你不能根据有神论的呈堂证物去接近信仰。信仰是清高的,也是超验的。文艺复兴中,许多人却第一次见到了圣母玛丽亚和基督耶稣如同凡人的容貌,像我们邻家的女孩或百万富翁。文艺复兴的精神,将人类前所未有地抬高,同时将神前所未有地贬低。当大象无形的神,在油画和雕塑中露出真貌,当神的五官按照我们之中某个人的外形定格下来,在那一刻,人被神化了,神也被人化了。




从此许多人蠢蠢欲动,许多思想开始僭妄,和串联。既然神是可以临摹的,神不在场的时候,也可以被人模仿。


一场旷日持久的,对于神和天使的模仿秀,就在最近数百年拉开了序幕。


 


在50年代的史诗电影《宾虚》中,对神的敬畏,成为影片最具有张力的一种感人力量。耶稣在宾虚的一生中反复出现,却从来没有露出面容。一只手仿佛无中生有,从银幕之外伸进来,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。在影片结尾,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高潮部分,神子的背影与身躯终于出现了。但在乱发披散之下,基督的五官始终不允许被观众清晰看见,导演坚持着,没有给我们哪怕一个正面镜头。在被感染之余,我们也避免了一些无谓的争论:比如耶稣是马脸,还是国字脸?双眼皮抑或单眼皮,等等。我们因而知道,那个被钉上十字架的人子,是独特的,是不可能被模仿的。


 


禅宗,曾经在一场对于佛陀的模仿秀中,也旗帜鲜明地拒绝过合唱。早期的佛教寺庙,也没有关于佛的绘画和雕塑,空旷的庙堂既给予信徒无限的想象,同时也与宇宙人生的浩渺无常相应对。然而魏晋以降,崇尚神迹,大量关于神明及其私生活的雕像、石刻和壁画涌现出来,人们无非比照达官贵胄的生活和神气,加以夸大,去描绘满天神佛。当神佛开始显影、定像,无常成为有常,无住成为有住。一个甚至被编排了门牌号码的佛祖,成为我们的邻居,也成为信众虚幻的精神麻痹。




从这个意义上,南北朝,有点像我们中世纪的文艺复兴。它们共同的一点,就是随着人文精神的壮大,而将对信仰的敬畏彻底解构。一旦把敬拜的对象,拉到了敬拜者的形象上,那么将神的精神拉到人的地界来,就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


禅宗于是在这时崛起,开始呵佛骂祖,对佛无理。禅宗的精神,不仅要不立文字而已,还要不立图像。这和基督教早期和宗教改革时期反对圣像崇拜,似乎类似。都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反抗。他们反对的,就是对神的模仿秀,或者,是对于神的偶像化。


 


在《第六感生死缘》中,那个休假的年轻死神来人间,观察一个商界鉅子临死前的生活,并爱上了鉅子的女兒。愛情使英俊的死神也充满了柔情,甚至惹人怜悯。但在最后一幕,当西装革履的死神,将爱人的父亲带走的一刻,还是令我不寒而栗。虽然,那个被死神借用了躯体的年轻人起死回生,和情人再续前缘。但这样的结局仍无法令我释怀,无法将那一幕的残忍和不对劲在脑海里抹去。




  但究竟哪里不对劲呢?




当死神在影片中成为西装革履的男子,当"它"成为"他",将爱人的父亲带走的那一幕,就让我想起了克格勃和集中营。


想起了《毒太阳》中的高托夫上校。


 


在历史上,对神的模仿,最大限度地激起了人的野心。渴望成为一个天使,成为主宰者,成为操盘手,成为在凡人头顶飞翔的生命。在元末明初的那一场模仿秀中,无数英雄自称转世的弥勒佛。在太平天国的疆域之内,洪秀全也自称耶和华之子,耶稣之弟。在抗击英兵的战争里,农村姑娘贞德,则自称带来天主圣谕的使女,凭借信仰的动员,成为所有士兵的偶像和胜利的保障。但在火刑柱下,贞德开始对此怀疑,并为自己的僭越追悔、迷茫。




而在近代,宣告“上帝已死”的年代,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模仿天使,每一种思想也企图成为新的创世记。一个崭新的乌托邦,一个重建的伊甸,一个新的千年王国,和一位新的人子。这是多么令人激昂的事业啊。想成为上帝的愿望,其实一直都是人类最大的愿望。在一个无神的世界中,所有人都要竞争上岗,争夺空着的宝座和祭坛。于是,恰恰相反,哪里有无神论,哪里就成为人类所有罪孽的渊薮。




一个接一个,模仿神的人,最终模仿的都是死神。换言之,你不能通过给予人生命,来宣称自己是神。但你可以通过剥夺人的生命,来宣称自己是神。于是,一个接一个,模仿神的人,他们手拿枪杆,就像布拉德·彼得带走爱人的父亲一样,一百年来,带走了我们的祖父、祖母、曾祖父、曾祖母,和每一个忘记了名字的亲人。




但并没有一个人起死回生,并没有一个人的鲜血,流进了后来者的身体。


 


所以卑微者如我,想对高高在上的说:


凡人就是凡人。模仿天使的家伙,你们注定是有罪的。


 


 


 


■《第六感生死缘》(meet Joe black) 


导演:马丁·贝斯特(Martin Best)


演员:克莱尔·福兰尼(Claire Forlani) 卡丽·科兰妮 (港译) 马西娅·盖伊·哈登(Marcia Gay Harden) 布拉德·皮特(Brad Pitt) 杰弗里·坦伯(Jeffrey Tambor) 安东尼·霍普金斯(Anthony Hopkins) 杰克·韦伯


环球电影公司1998年出品


 


 


■《宾虚》(BEN—HUR)


导演:威廉·惠勒


演员:查尔顿·赫斯顿  杰克·霍金斯


米高梅电影1959年出品,3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摄影、最佳美工、最佳服装设计、最佳剪辑、最佳音响、最佳特技、最佳戏剧片奖


 




    ——选自王怡《载满鹅的火车》(修订版),2002年,湖南美术。



评论

热度(16)